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喇叭

事實上,不管喇叭或擴大機或各種音源,訊號頻率應該是一整個「頻寬範圍」,而不是「三個頻率」,「幾個頻率」應該是指某一特定頻率,波長或振幅,例如電台的92.1MHZ,是一個頻率,或或者音頻中的某一頻率,例如120Hz。所謂「低、中、高」只是一種概括泛指,人的聽覺是連續的,並不是只有「低中高三個」,要細分還可以分超低、低、中低、中、中高、高、超高。即使如此,這也只是泛指否一範圍,並非用幾「個」來計算

理論上好理想的音響器材,在「聽覺」範圍內頻率的理想狀態應該是「平直」的,也就是整個音域都分佈均勻,沒有特別突出的音域,才能夠比較完整的還原音源。但是,這所謂的「平直頻率響應」在音源及擴大機都不難做到,一到喇叭就變得非常困難,如果有看過真正的喇叭頻率響應測試圖的,就知道上喇叭頻率響應上下擺幅非常大,只能夠取「大致的平直」,縱使如此,也很難做到很均衡的平直,因此愈平直曲線的喇叭往往非常非常的貴,不是幾萬塊就可以打發的,當然,平直也不代表每個人都喜歡聽

在擴大機及音源上,大多都非常容易在儀器上測出一條極平直的頻率曲線,然而即使曲線一致,實際的聲音特色差別仍然很大,這就是音響有趣之處,也表示音響中有很多差異是儀器無法測出的

另外連續功率RMS或「瞬間輸出」也有一些區別,也可以稱為trick
一:在多少阻抗之下的RMS?(阻抗越高,功率會遞減)
二、在多少的總諧波失真之下(THD)為基準,THD 0.01% 與THD 10%之間又有天壤之別,

而瞬間功率則又關係到多麼「瞬間」,千分之一秒與10分之一秒瞬間之間,又有很大的差別,基本上只有手提或床頭音響或以PMPO做標示,基本上是能大就大,就如編大說的,沒啥意義。

嚴謹正規的擴大機功率在標功率示輸出功率時至少會有3個基本條件,例如:10W RMS(at 8ohm) 0.01% THD。少了阻抗與失真後面兩個,尤其是阻抗,其實參考性也不完整。

此外,從驅動阻抗也可大至看得出擴大機的真實驅動能力。雖然說阻抗愈高,輸出功率會相對變得愈小,然而低阻抗對擴大機的輸出負載卻也是一大考驗,一般家用音響喇叭大多是8歐母阻抗,車用音響或床頭音響大多是4歐母(用以增加擴大機的輸出效能),然而,一般擴大機到了2歐母的持續負載時,往往會受不了而燒毀(接近短路)。因此如果擴大機能夠連續驅動2歐母的負載而正常工作,則表示這台擴大機的驅動能力極強,通常這種擴大機也非常的貴。

至於喇叭上的功率標示,指的是「承受功率」。承受功率當然也有「連續」與「瞬間」的差別。

另外,實際聽音樂時的「音量大小」也不完全取決於「擴大機功率」,另一個更重要,卻較少人注意的是喇叭的「效率」,又稱靈敏度,一般來說,增加3分貝的音量會吃掉一倍的功率,拿效率82dB w/m的喇叭與88dB w/m的喇叭相比,82dB的這支喇吧要吃掉4倍的功率才能得到與88dB相同音量。所以就「音量」來說,喇叭的效率往往比功率影響更大,但悲哀的是,喇叭的效率卻與音質沒有太大關係,也因此,有許聲音很好但效率去卻很低的喇吧,就不得不用花更多錢買大功率或區動力更強的擴大器才能發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