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波浪理論(1)

波浪理論(the wave principle)(1)

(一)圖形及意義

波浪理論是由Nalph Nelson Eilliott在1938年所提出的,他將市場上的價格趨勢型態,歸納出幾個不斷反覆出現的型態,波浪理論也就是研究價格趨勢型態種類的最完整研究。
Eilliott歸納整個市場的價格波動型態,發現不論趨勢的層級大小,均遵循著一種五波上升三波下降的基本節奏,五波的上升趨勢可分為三個推動波(impulse wave)以及二個修正波(corrective wave),三個推動波分別為第1、3及5波,而修正波則為第2及第4波;在三波下降趨勢波則分為a、b、c三波。這上升及下降的八波形成一個八個波動的完整週期,而且這樣的週期將不斷的反覆持續,並且這八個波動的完整週期的現象普遍存在於各種時間刻度,而形成各種大小的波浪,每一個波都可包含了更小規模的波動,並且每一個波也都為另一個更大刻度的波所包含。




而在空頭市場中,波動的型態亦呈現出同樣的型態走勢,只是形狀上下相反。由圖b的(a)(b)二波,其便是由八個次級波所構成。

(二)波浪理論的原理

整體而言,波浪理論的基礎是建構在歸納過去的價格行為而產生,而其更根本的哲理在於人類的欲念古今皆然,以致於歷史現象將不斷的重複,使得波浪理論持續有效。
然而,Eilliott將波浪理論基植於費波納奇數列的發展。所謂費波納奇數列,A1, A2, ..., An,...,...,其產生規則為: An=An-2 + An-1 。所以其數列排列為: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其中,5+3的數字正是波浪理論的推動波及修正波的波數。

(三)波的型態分類

上述之波浪的構成為其最簡化之基本理論。一般而言,在時間刻度較小的觀察期中,波浪的型態會依循基本規則進行,但在時間刻度拉大時,波浪會有變異的型態出現。因此在整個實際的情況中,價格走勢的型態遠比上述的簡單八波還複雜許多。波浪的變異型態,在推動波與修正波時的狀況不同,推動波的變異型態較單純,而修正波的變異型態則較複雜。在了解波的變異型態之後,所有實際市場上的波型態均將離不開其中的變化。

一個大的原則為:任何一個次級的波動走勢,都將傾向於其大一級的波具有一致的走勢。這個原則將有助於波行進的判斷。
觀察波的變異型態,可分為推動波的變異型態及修正波的變異型態。由於推動波是主趨勢的方向,因此其波形較為明顯易辨別,但修正波則較不易清楚辨識和分割。

1.推動波的變異型態
(a)推動波具有延伸型態,且在每個週期中,三個推動波中大多會有一波且僅有其中一波會出現延伸波
所謂波的延伸型態,是指波發生了拉長或放大的情況,使得其中的次級波-延伸波的規模大小與原級波的規模相當,使得原級波的波數可能看起來會由5個變成9個波數。
推動波的延伸,常發生在第三波,但第一及第五波亦可能發生延伸波。且在第(5)波發生的延伸波具有重要的特性,即在隨後的(a)波修正將以次級波第2波為其修正幅度,而(c)波修正將以第(4)波為其修正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