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指數期貨之避險功能(1)

期貨是一份『期約未來一定會實現』的契約,因此它先天上就具備提供現貨市場避險的重要功能,正常操作時,廠商可以透過期貨,減少因外匯變動、市場供需、戰爭等不穩定因素所造成的損失,甚至因而獲利。

假設尚萬點先生手中擁有多達20支以上的股票,當他預期短線大盤很有可能大幅度修正時,儘管長線仍舊看好,但在現貨市場中,他只能選擇以下的操作方法:

(1) 少做少錯,只要挨得過未來仍舊有相當的獲利空間,反正是長期資金。

(2) 減少股票市場的資金配置,上升趨勢不幸扭轉時甚至不排除出清持股。
指數期貨在此時可以提供第三個較為穩健的避險方式:

(3) 調動部份資金透過期貨市場放空適量期貨合約,先避避鋒頭,確定上升趨勢不變再回補空頭部位。(即購買指數將會下跌的契約。假設購買標的是台指期貨,而放空時的加權指數是5,200點,而尚萬典購買的契約為加權指數5,150點。若加權指數下跌至5,150點,尚萬典將因指數期貨契約關係而獲利10,000元;若加權指數上升至5,300點,則需要加補20,000元,也就是回補)

三種策略的風險
策略(1)
在遇到趨勢反轉時,風險性相當高,不但會侵蝕獲利,景氣下滑得快時還可能會血本無歸。
策略(2)
投資人可能賣錯再反手追股票,而且在一賣一買間,以一千萬元的現貨部位來說,即使買賣在同一價格,也已損失了近六萬元的手續費及交易稅;加上20支股票如果不是透過網路以組合方式下單,很可能營業員鍵完所有委託單時,價位已經跑得老遠,因此代價也相當大。
策略(3)
以單邊手續費及交易稅分別為600元及合約價值的萬分之2.5計算,來回一趟放空並於稍後回補價值一千萬元的期貨合約,所需費用不過6,200元,而且執行下單方便迅速。

由此看來,策略(3)似乎是既安全又划算的方案。只可惜多數投資人不是因為不了解期貨商品的特性和功能而避之唯恐不及,就是有人直接拿來當賭具,殊不知期貨有如一把雙面刃,善用者可以無往不利,錯用者容易誤傷自己。

在進行期貨避險時,有幾個主要的步驟,包括:

(1) 檢視股票部位
(2) 計算避險口數
(3) 進場避險時機
(4) 動態調節部位
(5) 注意事項

使用指數期貨避險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beta(b),直譯為貝他值,是避險過程中必需注意的地方。簡單的說,如果某一現貨組合在過去一段時間與加權指數的beta值關係為1.2,則意味著當大盤上漲1%時,根據過去經驗該組合往往上漲約1.2%,反之下跌時亦然。以統計學的角度,此參數主要是以大盤報酬率為自變數,而現貨組合在過去同一時期每天的報酬率為應變數,進行回歸分析,所得的結果中自變數的係數即為beta值,代表自變數每變動1%,應變數將會變動的百分比。依此定義,可知股性活潑、敢愛敢恨的股票其beta值往往大於1,但這並不表示兩檔活潑的股票加在一起變成組合,beta值便會倍增,例如如果兩支股票向來就是死對頭,常常是一個漲一個跌,則組合後的beta值不但不會增加,反而很可能削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