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價差交易概述
投資人可以判斷兩個不同期貨價格之間的關係是否合理,如認為不合理,則可買進『相對便宜』的期貨,同時賣出另一個『相對較貴』的期貨,如判斷正確,此種價差交易策略亦可獲致相當不錯的利益,而且所承擔的風險也相當有限。
價差交易最主要的兩種經濟功能是:
(一) 可以使市場的流動性增強
(二) 可以使相關的期貨價格間,維持一相對均衡的關係
相關期貨價格的相對走勢是價差交易是否能獲利的關鍵因素,個別價格之漲跌反倒不重要,從事價差交易的人經常要判斷兩個相關期貨價格之間的差距,在未來會擴大或會縮小,從而決定交易策略,如果認為該差距會擴大,則買進價格高者,同時賣出價格低者;如果認為該差距會縮小,則買進價格低者,同時賣出價格高者。至於兩者之價格到底會均漲,均跌,或一漲一跌,就不甚重要了。
投資人可以判斷兩個不同期貨價格之間的關係是否合理,如認為不合理,則可買進『相對便宜』的期貨,同時賣出另一個『相對較貴』的期貨,如判斷正確,此種價差交易策略亦可獲致相當不錯的利益,而且所承擔的風險也相當有限。
價差交易最主要的兩種經濟功能是:
(一) 可以使市場的流動性增強
(二) 可以使相關的期貨價格間,維持一相對均衡的關係
相關期貨價格的相對走勢是價差交易是否能獲利的關鍵因素,個別價格之漲跌反倒不重要,從事價差交易的人經常要判斷兩個相關期貨價格之間的差距,在未來會擴大或會縮小,從而決定交易策略,如果認為該差距會擴大,則買進價格高者,同時賣出價格低者;如果認為該差距會縮小,則買進價格低者,同時賣出價格高者。至於兩者之價格到底會均漲,均跌,或一漲一跌,就不甚重要了。
二、市場內價差交易
市場內價差交易乃只同一期貨契約,但不同交割月份的價差交易,又稱限月價差交易,是各種價差交易中最常見的一種,此種策略能否獲利,取決於兩個不同交割月份間的持有成本。持有成本包括倉儲費用,保險費用,資金成本等。
金融商品與商品期貨二點主要的不同:
(一) 金融商品並無倉儲或保險費用,其主要的持有成本為資金成本
(二) 金融商品本身或有孳息,例如外匯及債券有利息收入,股票有現金股息收入,持有其他商品則無此種收入
基於此兩點不同,兩個不同交割月份之金融期貨的價差(定義為遠月合約價格減近月合約價格)應等於近月契約價格 ×(資金成本率-標的物孳息率),其中資金成本及孳息均指二交割月份之間的成本及孳息。
金融商品與商品期貨二點主要的不同:
(一) 金融商品並無倉儲或保險費用,其主要的持有成本為資金成本
(二) 金融商品本身或有孳息,例如外匯及債券有利息收入,股票有現金股息收入,持有其他商品則無此種收入
基於此兩點不同,兩個不同交割月份之金融期貨的價差(定義為遠月合約價格減近月合約價格)應等於近月契約價格 ×(資金成本率-標的物孳息率),其中資金成本及孳息均指二交割月份之間的成本及孳息。
三、市場間價差交易
某些商品期貨會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交易所掛牌交易,其價格間的差異可能反映地理位置不同的影響。一旦出現較大差距,眼明手快的人便可在價格較低的市場買進,而同時在價格較高的市場等量賣出,賺取價差,便稱為市場間價差交易。
四、商品間價差交易
不同的商品若具有替代品或互補品的性質,其價格就會有很密切的關係。以股價指數期貨為例,S&P 500及NYSE二指數代表整個市場的走勢,MMI指數則僅代表績優股走勢。一般而言,在市場由谷底翻升時,績優股會先漲,在市場由高峰滑落時,績優股較慢下跌,故當預期股市即將回升時,可以買MMI指數,賣NYSE(或S&P 500)指數,當預期股市即將回軟時,亦以同樣的方式操作。值得注意的是,各指數的水準及契約規格不盡相同,故從事指數間的價差交易時,不是採相同契約數的操作,而需讓契約所代表的價值相同。
五、現貨與期貨間價差交易
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的差稱為基差,經由套利力量的運作,基差值會與持有成本非常接近,且隨著時間的經過,基差會有越來越小的趨勢,在期貨交割日時,基差會等於零。所謂的套利操作,是當現貨價相對太低時,可以買進現貨,同時賣出等量的期貨契約,等期貨到了交割日時,再以該現貨來履行交割義務,其收益除了期貨減現貨價之差外,尚有現貨部位在持有期間當中所產生的孳息,所需付出的代價則是資金成本及所有其他的持有成本,故當基差大於這些持有成本時,上述的價差交易即有套利的機會,也因此在期貨與現貨市場均能正常運作的情況下,兩者價格之差都能維持緊密的關係,不致偏離持有成本太多。